第三届“楚茶杯”再揽双冠,宜昌茶彰显产业实力
9月27日,武汉楚天好茶出海战略研讨会现场,宜昌茶产业闪耀全场:在第三届“楚茶杯”斗茶大赛颁奖仪式前,宜昌茶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朱银宏作为湖北唯一茶企代表分享产业创新发展思路,与随后揭晓的颁奖结果形成完美呼应——湖北采花茶业“采花毛尖古树茶・宜昌毛尖”、湖北长盛川茶业“长盛川・醇味・湖北青砖茶”分获绿茶组、黑茶组“茶王奖”。加上第二届大赛中宜茶集团“宜红工夫茶宝顺合传奇”摘得的红茶组“茶王奖”,宜昌已实现中国传统茶类中红绿黑三大茶类“茶王”全覆盖,以“三茶王”硬核实力,为楚天好茶出海注入“宜昌力量”。省政协主席、省茶产业链链长孙伟为获奖企业颁奖。
每一款“茶王”背后,都是历史底蕴与匠心工艺的深度融合。
采花毛尖古树茶:百年古茶淬炼绿茶巅峰
条索紧实、芽尖挺立,栗香馥郁悠长!第三届绿茶组“茶王”采花毛尖古树茶,源自宜昌五峰县采花乡楠木桥村——海拔800-1300米的高山古村落中,2150亩百年古茶园静静矗立,茶树平均树龄超百年,最古老者已达500年。这里的茶叶,自清雍正年间便以“宜昌毛尖”之名享誉在外,《长乐县志》记载其“茸勾等名茶”的历史渊源。
为成就“茶王”品质,采花毛尖的采摘堪称“苛刻”:全年仅明前7天黄金期,待茶树5%-10%一芽一叶胎叶完全脱壳、芽头长1.5公分以上方可采摘,六万颗芽头方制一斤干茶。从鲜叶到成品不超过30小时的极致品控,成就“鲜、香、爽、醇”的风味。
长盛川青砖茶:六百年非遗续写黑茶传奇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的传承者,长盛川青砖茶此次摘得黑茶“茶王”,让始于1368年的古老技艺再放光彩。这项由何氏家族始创于武陵山区的工艺,明清时期便持御赐“双龙票”沿万里茶道远销欧亚,被誉为“草原人民生命之饮”。
如今,长盛川以科技唤醒非遗:自主研发11条自动化生产线,通过电子屏实时监控微生物发酵,将“看天做茶”升级为“数据控茶”,累计获196项专利。此次获奖的“醇味・湖北青砖茶”,经77道传统工艺精制,仍畅销中东、蒙古国等地,续写“万里茶道瑰宝”传奇。
宜红工夫茶宝顺合传奇:百年传奇铸就红茶经典
宜茶集团“宜红工夫茶宝顺合传奇”,承载着宜昌红茶的百年荣光。作为中国传统工夫红茶的代表,宜红工夫茶自19世纪便通过“万里茶道”出口欧洲,宝顺合商号更是当年红茶贸易的传奇符号。其选用武陵山区高山鲜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传统工艺精制,茶汤红艳明亮,滋味醇厚甘甜,2024年第二届“楚茶杯”中,一举摘得红茶组“茶王奖”。
全链领跑:从“茶王”集群到产业出海的宜昌担当
三顶“茶王”桂冠,不仅是单个品牌的荣耀,更是宜昌茶产业“全链条升级”的缩影。从1991年全市茶叶产量5450吨,到如今“采花毛尖”“长盛川”“宜红工夫茶”等品牌矩阵形成,宜昌已构建起历史+科技+品牌的产业生态:古茶树资源守护、非遗技艺活态传承、科技赋能现代化生产,形成从茶园到茶杯的品质闭环。
此次研讨会上,宜昌茶企不仅包揽两项“茶王”,更在各类奖项中“多点开花”,印证了创新实践的落地成效。未来,宜昌将以“三茶王”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创新举措,深挖万里茶道文化,推动茶旅融合,以“茶王”底气,推进楚天好茶扬帆出海,续写新时代茶业之路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