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人与三峡茶的不解之缘
唐宋文人,如李白、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苏轼、苏辙、陆游等著名文人,都因为茶与三峡结下不解之缘,不仅使三峡茶声名遐迩,流芳百世,也留下不少茶事佳话。
1.李白与“仙人掌”茶。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用雄奇豪放的笔墨写下了我国第一首吟咏名茶的诗。唐玄宗天宝十一年,李白的族侄中孚禅师在湖北当阳玉泉寺为僧,他云游金陵栖霞寺遇李白,赠给他亲手制作的仙人掌茶,李白饮后大加赞赏,挥毫成诗作了《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答谢:“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在品尝了他的侄子(当阳玉泉寺中孚禅师)送给他的玉泉寺茶以后,大加赞赏,挥毫成诗作谢,李白用雄奇豪放的诗句,对产于当阳境内仙人掌茶的出处、外形、品质、功效等,作了详细的描述。这首茶诗面世后,各代都有传唱,为此甚至有人称“一杯唯李白兴”,因此这首诗成为重要的茶叶历史资料和咏茶名篇,也成为一代诗仙与三峡结下茶缘的见证。
2.郑谷与“小江园”茶。唐末著名诗人郑谷游览三峡风光时,曾品尝峡州好茶,即兴写下《峡州尝茶》:“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文火煎。吴僧谩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诗人不仅叙述了自己在峡江茶园里的火塘边品尝春茶的情景,更通过将小江园茶同当时的中国名茶,即安徽宣城的鸦山茶、四川的鸟嘴茶进行比较,赞美三峡小江园茶的品质特点以及功能。
3.欧阳修与峡州茶。宋景佑三年,文学大家欧阳修被贬作夷陵(今宜昌)县令。欧阳修驰哀思入烟云,融愁情于山水,“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被峡口名城夷陵和西陵峡的风光所吸引,遂将新居取名为“至喜堂”。欧阳修对三峡山水情有独钟,任夷陵县令期间,常与同道好友浪迹山水,探幽揽胜,对夷陵茶事也有很深入的了解,衷爱峡州甘泉和峡州绿茶。在《夷陵县至喜堂记》一文里,他写道:“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今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桔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秀美,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雪消深林自剐笋,人响空山随摘茶。春秋楚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是最为有名的诗句了。诗句不仅明确交代峡州的地理位置,更更主要的是充分肯定了三峡茶的历史地位,对自己生活在陆羽《茶经》里提到的第一产茶地区感到骄傲。
4.陆游与三峡茶。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嗜茶如命,他的足迹踏遍了三峡,也结下了美好茶缘。他专门写有《入蜀记》,对峡中山水胜迹、民俗风情、草木物产等都作了生动真实的描述,是继《水经注》后反映三峡的名著。“晚次黄牛庙,山复高峻,村人来卖茶叶者甚众。”“峡人住多楚人少,土铛争饷茱萸茶。”在《三峡歌》里他又写道:“锦绣楼前看卖花,麝香山下摘新茶。长安卿相多忧畏,老向夔州不用嗟。”充分寄托了他对峡山、峡水、峡茶的深情眷恋。
5.范成大与三峡茶。他在《入秭归界》里写道“蚯蚓祟人能作瘴,茱萸隨俗强煎茶”,地处三峡地区的秭归属于湿热地带,易生瘴疠,当地人以茶来解。另有一首《夔州竹枝歌》:“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鲜活地描画了当时夔州妇女簪花负儿上山采茶的劳动场景。
6.乾隆皇帝对三峡地区的茶叶也是情有独钟。他不仅为三峡龙珠茶、鹿苑寺茶、玉露茶以及伍家台贡茶赐名,还对秭归县周坪乡的乡绅李高永贡献的香茶倍加赞赏,赐名“丝绵茶”,从次,屈子之乡“九畹丝绵茶”名扬天下。
7.其他文人。唐代文学家韦处厚曾被贬为三峡开州刺史,写过一首《盛山十二景诗·茶岭》:“顾渚吴商绝,蒙山蜀信稀。千丛因此始,含露紫英肥。”身居偏僻的开州,吃不到当时名优顾渚茶和蒙顶茶,但是能品尝到芽头肥壮品质优良的盛山龙珠茶,也心满意足了。北宋冯山仿韦处厚也写了《开州盛山十二题·茶岭》“新萌雨露浓,岭头春味足。缘云采撷人,争收火前绿。”言说三峡茶叶采摘早、质量高。明代嘉靖年间的容美土司田九龄是个大才子,著有《紫芝亭诗集》,里面有《茶墅》一诗:“年时落拓苦飘零,瀹茗闲翻陆羽经。霞处独尝忘世味,丛中深构避喧亭。旗枪布处枝枝翠,雀舌含时叶叶青。万事逡巡谁难料,但逢侑酒莫言醒。”是研究土家茶文化的珍贵的资料。作者出身豪门,却同情黎民百姓,主张清正廉明,晚年却遇土司内讧,朝野矛盾,无奈迁徙至湖南澧浦。身在异乡为异客,只能邀羽论经,啜茗咀茶,想像自己远离世俗,静享家乡茶山风光、茶香悠悠,沉醉其中。清咸丰年间长乐县令李焕春写过一首著名的竹枝词:“深山春暖吐萌芽,姊妹雨前试采茶。细叶莫争多与少,筐携日落共还家。”描绘了春意盎然的茶山采茶景象。清代著名戏剧家、汉族诗人顾彩曾经游历容美长达五月之久。期间亲眼目睹土家茶农的艰辛劳累、贫穷困苦,引发恻隐之心,在他的《容美游记》里写下著名的《采茶歌》。
土家诗人田卓然(田飞鹭)古风体叙事长诗《售红茶》全面介绍了土家红茶品质、红茶制作、筛选、品评、拼配、包装等环节,深刻抨击了官商勾结榨取茶农的丑恶行径,表达了对茶农的深深同情。还有一类土家诗人的茶诗,看起来是娱乐消遣,实际上蕴含哲理,发人深省。如田泰斗《茶烟》“烟自喉而出,茶至喉而入。相交口舌间,未可共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