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地茶谚语、茶谜语、茶传说、茶歌、茶民歌
流传至今的众多传统茶艺、茶歌、茶舞、茶戏曲、茶传说、茶地名、茶机械、茶技师等方面,表现出独特而非凡的文化魅力。
1.茶谚语、茶谜语。茶谚语涵盖的内容丰富,有关于茶树栽培管理的,如“若要茶树好,铺草不可少”;“春采夏剪结合好,深挖肥培要做到”。关于茶叶采摘的,如“惊蛰出芽,清明摘茶;清明发芽,谷雨摘茶”,“茶叶本是时辰草,早三日是宝,迟三日是草”。关于茶叶品饮的,诸如 “三皮叶子泡一碗,一喝就醉”、“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不好摘”。关于茶叶制作的,如“炒青味浓用锅炒,先大后小火温好,多抖少闷揉紧条,将干磨炒生白毫”。关于茶叶审评的,“紧细匀直条索紧,乌黑油润色泽明,汤色红亮叶底匀,滋味浓烈香气醇。”关于茶与生活的,“千茶万桐,一世不穷”。有反应茶叶功效的,“姜茶表寒,糖茶和味,早茶提神,午茶易醉,清茶好解渴,晚茶难入睡,浓茶解油腻,隔夜剩茶伤脾胃。” 等。茶谜语,如生在青山一蓬松,死在河下水又红。接客先接我,我又不在酒席中(谜底:茶叶)。黄泥筑墙,清水满荡,井水开花,叶落池塘(谜底:煨茶)。一个老儿真古怪,天天摸到灰里歪(谜底:茶罐)。颈短大肚皮,像鸡不是鸡,吃的是干菜,喝的是开水,吐的是黄汤,都爱喝一杯(谜底:茶壶)。言在青山不见青,二人土上说原因,三人骑牛少只角,草木中间有一人(谜底:茶礼仪请坐奉茶)。
2.茶传说。在茶乡,与茶相关的故事俯拾即是,故事的主角可能是皇帝与百姓,土司与土民,商贾与茶农,学士与茶人,官吏与村妇,丰富多彩,不一而足,这些茶故事带着土家文化的深深烙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除了一些关于茶的生产、名称、来历的传说故事,如“五峰水,仙茶”、“水仙香茗”、“伍家台贡茶”、“茶店女巧对知县”,还有“唐老茶技不献洋人”、“田氏敬茶智降劫匪”、“贺龙与泗洋绿的传说”等现代故事,反映了土家人与茶息息相关的情结,折射出土家人的聪明才智和美好愿望。
3.茶民歌。在地域性特点明显的土家茶文化中,茶民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基本流传在现今五峰、鹤峰、长阳、恩施境内。劳动过程中,土家人即兴创造了千百首“茶歌”涵盖种茶、制茶、饮茶、礼茶甚至与茶无直接关系的一些情感、生活内容。能歌善舞的土家茶农与茶工们在天长日久、朴实无华的生产生活中创作了这些生命力旺盛的艺术精品,又经口耳相传,逐渐流传下来。
茶民歌来源,总体来说,大约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由诗为歌,即由文人的作品而变成民间歌词的。比如清代土家诗人田泰斗《回门》“茶礼安排笑语温,三朝梳洗共回门。新郎影落新娘后,阿母遥看拭泪痕。” 还有“江陵市上卖珠花,妾爱珠花插鬓斜。郎若去时千万买,摈与三斤麦颗茶。”另一种来源,是由谣而歌,民谣经文人的整理配曲再返回民间。如咸丰年间长乐县县长李焕春《竹枝词》“深山春暖吐萌芽,姊妹雨前试采茶。细叶莫争多与少,筐携日落共还家。” 《竹枝词》这种诗歌体裁是古代巴人留给中国文化史的重要遗产。第三个也是最主要的来源,即完全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这种口头文艺形式在民间流传,所以茶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大量的《采茶调》,《采茶歌》、《请茶歌》、《茶山小调》等。以至使采茶调和山歌、盘歌、五更调、川江号子等并列,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的一种传统民歌形式。
土家茶民歌的内容,包括:种茶、采茶的劳动场景;客来敬茶、结婚送茶礼的礼仪礼俗;劝请喝茶的盛情;借茶言情的郎情妾意……茶歌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土家茶农生活、情操和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农人随口唱山歌,北陌南阡应鼓锣。”茶农们在辛勤的劳作中获得了乐,获得了趣,获得了爱,也获得了美。他们借茶歌歌颂自己的爱情、感叹生活的艰辛,借茶歌表达对人生的认知,借茶歌展示土家族人豪爽、淳朴、诚实、坚韧的品格。《采茶十二月》这首歌谣道出了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贩卖等过程,揭示了种茶的时令,是一年到头都在进行的工作,贯穿了土家族生活的全部,充分反映出土家人民对茶的重视程度及茶在土家生活中的重要性。《十杯茶》则通过茶歌劝诫情郎要多读书、勤劳动、不贪色、不动武、莫借钱、不打官司、不嫌妻丑、莫多言、莫痴笑、出门早回还,表达了土家族人对人生的基本态度,强调的是正直善良朴实勤劳等主流思想。在土家人生活中,茶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爱情信物,土家人很早就将茶视为坚贞不移、纯洁忠诚的象征的,茶礼也成为确定男女爱情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用来表示爱情紧贞不移;茶树多籽,又象征子孙绵延繁盛;又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树四季常青,又寓意爱情永世常青。一个男人对心仪的女子的表白,往往是从一斤茶开始的。而一个女子,若果接受了男子的茶礼,就算是默认了这桩情事。因而土家世代流传民间男女提亲、订婚、结婚,均要以茶为礼,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称“下茶”、“定茶”,而女方受聘茶礼,则称“受茶”、“吃茶”。在众多茶歌中,爱情绝对是永恒的主题。如《四道茶》这首情歌,从“苞谷林里耍,青冈树下坐”、“院坝里面耍,堂屋里面坐”、“锅台旁边耍,灶门前面坐”到最后“洞房里面耍,鸳鸯床上坐”,层层递进,叙述的就是青年男女在采茶过程中相认、相识、相知、相伴由恋爱到结婚的过程。(男)喝你一口茶,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爹妈(舍)在家不在家?(女)喝茶就喝茶,你哪来咧多话!我的那个爹妈(舍)今天不在家!这首广为流传的《六口茶歌》,曲调悠扬、旋律欢快、歌词幽默、浅显如话。年轻的男子以喝茶为名,向他爱慕的女孩子询问打探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爱情,女子则俏皮嗔怪地应答,六问六答,鲜活地再现了土家青年男女恋爱中“茶为媒”的事实。
一般来说,土家茶歌并不是只与茶有关。有很多茶歌本身就与茶无关,只是借茶歌的形式予以表达,有唱盘古开天地的,有唱古人功绩的,均以“××采茶”为名。如《采茶》与《倒采茶歌》等,均是借茶歌或歌咏、或批判历史、戏剧里的人物。表达土家人的爱憎与是非观念。
土家茶歌的特点:一是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土家茶歌由朴实的土家族人创造出来,大多数几乎就是浅显的方言对白,沁透着原滋原味的土家风情,语言通俗,形象生动。如由《筛茶歌》演变而成的《茶号子》这首茶歌就是用清江纤夫船调唱出来,方言色彩浓厚,音韵柔和、绵长,节奏明快,感染力特别强。二是以茶叙事,以茶言情。诸如《采茶歌》、《六口茶》、《蜜蜂采茶》、《荷包采茶》等,所言非关茶事,只是以茶编词,以茶叙事,借茶谈情。三是触景生情,善用起兴。 “借物言情,以此引彼”,托物言志,咏唱自由,旋律轻快、活泼。许多古老的歌谣都是以一年四季的农时节气起兴,从正月的元宵唱到十二月腊月。最为典型的是《采茶十二月》,还有《倒采茶》。四是沿袭土家民歌韵律,依曲成词。土家族人“能歌善舞,极其乐观”,“会说话的人就会唱歌,会走路的人就会跳舞”。土家民间歌手集创作者、歌唱者、演奏者、表演者、欣赏者、批评者于一体,他们在独特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与民风民俗中,将土家音乐艺术风格得以形成和传承。他们能够根据现有的曲牌,看什么唱什么,即兴而作,张口就唱。
目前搜集整理的茶歌,体制纷繁复杂,涉及到击鼓溜子、揉茶调、“地花鼓”调、南腔等四十余种曲牌形式。五是修辞手法运用巧妙生动。土家茶歌善于巧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押韵、白描、摹状、双关、谐音、拈连;比喻、对偶、比拟(拟人、拟物)、夸张、重叠、引用、顶针、问答、反衬等多种表现手法。土家山歌常常“引用”一些谚语、惯用语、地方掌故,以及在本地通行的一些格言、警句、成语、古诗文、民间戏文唱词等,种类繁杂。因而使得土家山歌风趣诙谐、抒情优美。
现在,土家诗人和词作家们从传统茶民歌中汲取营养,继承、弘扬、发展,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旋律优美的新民歌,广为传唱。比如由土家词作家方一方先生创作的《茶山小幺妹》、《打我土家茶山过》、《醉了茶乡》,都是新时代的茶歌精品。
总之,善于以茶入饮、以茶入礼、以茶入歌的土家人创造的土家茶歌,古朴而纯洁,形式丰富多彩,内容生动活泼,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好似香高味醇的“宜红”茶,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土家儿女,是历代茶农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也是研究土家地区经济文化史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