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灿
胡光灿,男,出生于1969年7月,大学本科学历,1988年7月参加工作,2014年12月取得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现任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任宜昌市柑桔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2017年被聘为宜昌市农业生态环保专家团队首席专家、2019年被聘为宜昌市柑橘产业专家团队首席专家,2019年被任命为宜昌市柑橘产业推进办主任。2020年当选为宜昌市茶产业协会会长。
主攻科研方向:农业科研、植物保护。
工作业绩:“三峡库区‘猪—沼—果’庭院生态工程项目”于2002年9月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鄂中四号水稻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于2004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争取农业部投资330万元兴建的湖北省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宜昌分中心,2006年完成项目验收,并通过省级认证;主持开发的水稻新品种“昌生一号”(D优3232)经过三年的区域试验,于2004年通过湖北省新品种审定,在全省50多个县市区大面积种植表现良好,2005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主推品种;参与实施的湖北省粮食作物品种引进研究与应用,获2008年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主持的柑桔大实蝇绿色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2013年度宜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的湖北脐橙产区柑桔大实蝇羽化监测及防治技术研究,获201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起草的湖北省地方标准柑桔大实蝇预测预报技术规范,2014年发布实施。
2015年2月被聘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以来,工作业绩主要包括:主持完成全国农技中心2016、2017年度农作物病虫害损失评估试验研究,取得重要科研数据,为科学指导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减少危害损失做出重要贡献。2011年9月至2018年4月,担任宜昌市植物保护站(植物检疫站、农药管理站)站长期间,连续七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准确率在95%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连续七年柑橘大实蝇虫果率控制在1%以下,特别是2016年虫果率0.312%,挽回柑橘损失28.49万吨,挽回柑橘经济损失8.67亿元,创近几年最好水平,为全市柑橘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从2014年开始,连续4年开展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十佳乡镇、十佳茶叶专业合作社”创建工作,4年累计示范15.9万亩,辐射176.1万亩次,累计增收1.8亿元,全市茶叶绿色防控覆盖达70%以上,化学农药减少30%以上,为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促进茶产业绿色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参与编写出版《蜜蜂授粉和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10)、《农药管理与经营者手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9)、主编出版《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用技术问答》(湖北经济出版社2019.5)专著3部,荣获国家专利1项。自参加工作以来,共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